艾熏保健是通过温热穴位或区域,调和气血、温通经络,但需辨证选穴和控制时长,避免盲目操作。
1. 选对核心穴位,对应不同需求
针对日常保健,无需复杂配穴,掌握3-5个核心穴位即可覆盖多数需求,新手建议从单穴开始。
保健目标 推荐穴位 位置简单找法 频次建议
增强免疫力、调理脾胃 中脘穴 肚脐正上方4横指(约5cm)处 每周2-3次
温补肾阳、改善手脚冰凉 关元穴 肚脐正下方4横指(约5cm)处 每周2-3次
缓解腰背酸痛、强腰固肾 肾俞穴 腰部,肚脐正后方对应位置旁开2横指处 每周1-2次
调理妇科、改善下肢循环 三阴交穴 内脚踝尖向上4横指,胫骨后缘处 每周2次(孕妇禁)
日常保健、调和全身 足三里穴 膝盖下3横指,胫骨外侧1横指处 每周2-3次
2. 掌握2种安全操作方式
新手先选择温和、易控制的方法,降低烫伤风险。
- 悬灸(最常用):手持艾条,点燃端距离皮肤3-5cm,以穴位为中心缓慢旋转,感觉温热不烫为宜,每个穴位灸10-15分钟,直至皮肤微微发红。
- 艾灸盒/艾灸贴(懒人必备):将点燃的艾柱放入艾灸盒,固定在穴位上;或直接贴艾灸贴(自热型),适合腰背、腹部等大面积区域,时长控制在20-30分钟内。
3. 避开3类禁/忌,避免风险
- 禁/忌/人群:孕妇(尤其腹部、腰骶部)、婴幼儿、皮肤有破损/炎症(如湿疹、烫伤)者,以及高热、急性扭伤(48小时内)时禁灸。
- 禁/忌/时间:饭后1小时内、酒后、极度疲劳时不建议艾灸,以免影响消化或加重不适。
- 禁/忌/部位:面部(皮肤娇嫩易留痕)、大血管处(如颈部两侧)、私密部位禁灸
总结
日常艾熏保健无需追求“火/力/猛、时/间/长”,在“温和持续”。建议从1个穴位、每周2次开始尝试,观察身体反应(如灸后轻微口渴属正常,可喝温水),若出现皮肤灼痛、头晕等不适,需立即停止。